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在孕育和丰富地球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是2015年2月2日,正值世界湿地日,对于湿地的知识,骚年,你知道多少呢?
一、世界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 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二、历年主题
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
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No Wetlands - No Water)
2004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湿地与减贫(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007年:湿地与鱼类(Wetlands and Fisheries)
2008年: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 (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2009年: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
2010年: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Wetland,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11年:森林与水和湿地息息相关(Forest and water and wetland is closely linked)
2012年:湿地与旅游(Wetlands and Tourism)
2013年:湿地和水资源管理[3]
2014年:湿地与农业(Wetlands and Agriculture)
三、湿地的定义
按照《湿地公约》,广义上的湿地包括“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目前获得较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认同的湿地是指: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具有以下一至数个特征: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底层土壤主要为湿土;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湿地最明显标志是有水的存在,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
水——地表具有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或土壤过湿;
植物——水生、沼生和湿生植物;
土壤——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多富含有机质。
四、湿地的功能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声誉的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等各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湿地是多种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和丰富性;湿地能提供并调节水源,维持某一区域中的水资源平衡;湿地可以沉淀、过滤、排除有害物质,并吸收营养物质,将其累积在泥层之中,从而达到净化环 境的效果;湿地的地表和地下水通过水文循环形成降雨,可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湿地出产多个种类的动植物、矿物资源,能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虽然湿地覆盖地球的面积仅为6%,却为地球上40%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五、湿地的保护途径
1)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2) 湿地水质的恢复
3) 湿地水量的恢复
4) 湿地生物的恢复
5) 湿地面积及调蓄洪水功能的恢复
6) 建立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7) 建设湿地公园
8) 开展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
六、湿地分类
湿地的类型多样,总体而言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浅海水域、海草层、珊瑚礁、沙滩、海岸、湖泊、潮间带森林湿地、河口水域、河 流、三角洲水域、沼泽、泥炭地、高山草甸、高山苔原、温泉等;人工湿地则包含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例如稻田)、盐田、水库和废水处理场所等。
1999年国家林业局为了进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参照《湿地公约》的分类将中国的湿地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与沼泽化湿地、库塘等5大类28种类型。
七、芦苇湿地
芦苇湿地是湿地系统中的重要成员,芦苇与湿地的其他生态资源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些资源各因子之间相互协同作用,使湿地表现出强大的生态功
能。芦苇是挺水植物的优势种,其生物量大、分布广,对湿地的功能起控制作用,其生态功能突出体现在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抑制藻类、防洪固堤、维
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芦苇素有“第二森林”之美称。
(1)调节气候
(2)净化污水
(3)促淤防蚀、防洪固堤
(4)抑制藻类
(5)维持生物多样性——“物种基因库”☆芦苇湿地是鱼、蟹、禽繁衍生息的乐园。
水中的浮游生物是鱼、蟹、禽的天然饵料源,鱼蟹禽的排泄物又是芦苇的天然肥料,从而形成了良性生态经济链。
苇田的鱼、蟹等水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没有污染,是良好的天然绿色食品,不仅市场价格高,而且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