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深秋,随着天气的转冷,叶绿素生产的速度下降,“寿命”相对较长的类胡萝卜素相对变多,树叶因此绽放出不同的色彩。而在沙家浜湿地科普园的池塘里,荇菜、芡实、金鱼藻、再力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们也依稀残留着盛夏的身影,于是,一个绚烂的植物季就此到来。第五季沙家浜湿地野趣亲子游,就带领小朋友们走进了这样一个缤纷的季节。
此次科普活动依旧从清晨观鸟开始,小朋友通过望远镜,对照观鸟图鉴,认识了不少的鸟类:白头鹎、棕背伯劳、珠颈斑鸠、小鷿鷈、黑水鸡、斑嘴鸭、苍鹭、白鹡鸰,等等。
接下来,老师还带着小朋友们进入了湿地保育区,大量越冬的斑嘴鸭和苍鹭,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连家长们都觉得很震撼。
之后转场的过程中,老师沿途讲解了木芙蓉、铺地竹、狼尾草、乌桕、姜花、广玉兰、白玉兰、玉簪等众多的植物,还偶遇了蜘蛛、纺织娘和螳螂等小家伙。小朋友通过收集各类树叶,仔细观察,互相对比,从叶缘、叶脉、颜色、触感等多角度,认识并了解到了这些树叶的不同。
接下来,在科普园池塘边上的草地上,小朋友通过对菱角、芡实、野茭白、水烛、空心莲子草、凤眼莲等植物的仔细观察和触摸,了解了水生植物四大家族及其各自的特点,知道了水生植物是如何利用自身构造在水里呼吸,在水里漂浮的。
在分享阶段,小朋友们首先要文字和画笔把这次活动的见闻记录了下来,再一个个讲述给大家听,通过这种学习、复习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帮助小朋友们加深记忆。
活动最后,小朋友们将之前收集的木芙蓉叶子集中起来,一起动手,做成了一朵朵萌萌的玫瑰花,作为奖励自己上课表现出色的礼物。
此次活动,是洪力和何金玉老师第一次上阵带队观鸟,而我们的转场活动、水生植物课程和手工制作,也都是第一次尝试,虽然其中有着些许不足和遗憾,但是为了普及湿地科普教育,沙家浜湿地自然学校,始终在一步一步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