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昆山市农业委员会的组织带领下,昆山锦溪、巴城、开发区3个湿地公园的多名技术人员到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
昆山市湿地公园学习交流小组由昆山市林业站副站长顾建良带领,现场考察了沙家浜湿地自然学校、湿地科普馆、观鸟栈道和观鸟屋、国防教育园营地等科普宣教场所,观看和体验了沙家浜的湿地宣教课程,听取了沙家浜关于湿地科普宣教和科研监测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苏州湿地站站长冯育青、昆山市农委副主任姜雪明、常熟市农委副主任霍惠明、昆山市林业站站长孔小平、常熟市林业站站长戴惠忠等出席了交流会。会上,各公园结合自己公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交流了各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苏州各个湿地公园在同区域、同文化的大环境下,如何以公园自身特色为切入点,挖掘自身特色,在共性的基础上,结合文化、民俗,体现个性,避免公园发展的同质化。
此次昆山市湿地公园赴沙家浜学习交流活动,得到了苏州湿地站站长冯育青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他也对今后苏州市湿地公园发展提了三点建议。
一、处理好湿地保护和科普宣教的关系。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公园缺什么,在对公园各类资源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以实际情况,指导日后的工作。譬如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在之前规划修编的时候,发现公园鸟类种类不多,缺少浅滩生境,在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便为鹭鸟和鸻鹬类保留和营造了浅滩生境,以更好地保护湿地。
二、处理好软件和硬件的关系。在软件上,需要建立一支默契、协调的队伍,做好团队建设。在硬件上,要做好湿地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地规划各区域,将人去的地方和鸟去的地方明确区分开来,避免鸟呆的地方,修条路、挖条河,人也要过去的错误做法。
三、处理好共性和特色的关系。各湿地公园在保护和建设过程中,相同的分区下,不同的公园需要保护和恢复的东西,是不尽相同的,各公园需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找出各自的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此次学习交流活动,增强了两市湿地公园之间的联系,对今后湿地公园之间的学习借鉴和实施科学正确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