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25日,《穿越长三角湿地》特别新闻行动策划研讨会在常熟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林业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承办,邀请了长三角区域(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林业局、湿地站等单位的专家及领导参会,共同商讨节目,以融媒体立体呈现的形式,畅谈长三角地区湿地保护修复的新思路、新亮点和新举措,推动长三角湿地保护修复的一体化发展。
专家组受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之邀,考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成效。沙家浜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周边交通便捷,经济发展迅速。作为常熟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以苇荡湿地特色景观、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特色,积极探索开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新方式、新举措,走出了一条科普宣教新路子。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在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规划总面积414.03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307.91公顷,湿地率达到74.37%。在湿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公园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规划修编、湿地生境的营造和恢复、湿地监测项目和湿地科普宣教的开展等方式,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
此次参访,专家组一行乘坐观光车进入到湿地科普园,科普园以江南地带性植物景观、景观结构为营造核心,展示芦苇、菖蒲、香蒲、荇菜、芡实等江南湿地植物品种,打造了沙家浜富有江南水乡气息的多元化生态环境系统,随后乘坐船只进入湿地恢复区和保育区考察栖息地保护和鸟类情况。途中,公园讲解员向各位专家和领导介绍了沙家浜在传承历史文化、开展环境监测、保护湿地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湿地旅游、开展科普宣教等方面的经验。
绿波不尽尘难染,芦苇深处浮人家。浩浩荡荡的芦苇,承载着一方水土,以红色革命传统和绿色湿地文化相结合的独特形式,造就了今日的沙家浜。